什么是军阀,为什么会出现军阀
什么是军阀?
军阀:jūnfá①旧时拥有武装部队,割据一方,自成派系的人:北洋。②泛指控制政治的反动军人。
军阀的定义是什么?袁世凯是军阀吗?
军阀必须具备四个条件,即拥有地区政权、拥有稳固的经济基础丶拥有一支人数可观的武装力量丶中央政权衰败。具体来说:
1,中央政权足够强大,地方势力不敢拥兵自重。例如大唐初期,各州刺使就不敢犯上作乱、恣意妄为!
2,没有掌控地区政权,军队将领就无处安生,只能服从中央。例如宋朝就是军政分开的,所以宋朝将领没有掌握地方政权,宋朝就没有军阀。
3,军队的指挥权与管理权分开,使将领们在和平时期,手中没有足够兵力,所以将领们无法拥兵自重,只能服从中央。
我国自明朝起,军队的管理权与指挥权就分开了,使得军中有兵的无权,有权的无兵,因此明朝没有军阀!
4,军队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军队一切供给都要靠中央调度,军队将领就无法拥兵自重,只能服从中央。
我国清朝时期,一般不准军队屯垦丶不准军队经商、开矿…,清朝军队只能靠朝廷供养,因此清朝没有军阀。
我国清朝灭亡后,新上台的民国政府,只是个“草台班子”。民国政府既没学会西方治理国家的经验,又拒绝参考我国历朝历代的治国理政的经验。
由于民国政府治国理政的能力不足,导致了一些军队将领,以革命丶保境安民为借口,趁机掌控地方政权丶地方财权。从而导致民国时期军阀割据、军阀混战。
军阀们的部下之所以追随军阀,无非是图个吃喝不愁,有钱花而已!虽然民国军阀们及其部下,满口仁义道德,但是当军阀或者追随军阀的人,其初衷本就不是什么为国为民,而仅仅只是为了他们个人的私欲而已!
民国时期,全国各地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军阀?
藩镇割据就是朝廷的藩镇官如大清吴三桂丶耿精昌丶尚之信三藩,由朝廷命名的地方官,可以世袭的。三藩反清时,就是藩镇割剧。
最早可追溯到唐明皇时期安史之乱。唐朝镇压了安史叛乱,将投降过来的将领分置边境做节度使(一地藩镇首领)。在黄巢起义后,一些节度使就不服朝廷拥兵自雄丶争夺地域,叫藩镇割据。
军阀的名称是近代才有的。古时叫诸侯混战。大清亡后,民国初立,各地方豪强纷纷自立为王,比如东北王张作霖(奉系)丶汉口大帅吴佩孚丶江浙孙传芳等三大老军阀。后来新军阀山西晋系阎锡山丶广西桂系李宗仁丶西北冯玉祥等,同蒋介石先后打了几仗:"蒋挂战争丶蒋冯阎大战。北伐战争奉系张学良倒戈,与蒋介石结拜兄弟,易帜国民政府。老军阀打到了,新军阀混战又开始了。最后蒋介石用金钱收买了对手将领,才取得胜利,名义上统一了中国。
什么是军阀割据?什么是藩镇割据?
从观历史,每一朝代的崩塌,都会产生割据一方的军阀统治。并不是民囯初期才有的现象。
民国时期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军阀?这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李宗仁、张学良父子、阎锡山实力还可以子!
民国有哪些军阀,实力如何?
《岳家军是否是不受南宋朝廷节制的军阀部队的论证》
岳家军只是民间的说法,南宋时起义军蜂拥而起,有很多都投靠了岳飞(岳飞虽然级别不是最高的,但在民间威望很高,否则就不会直到今天知名度还这么高了)。然后那些归顺岳飞的农民军队就自称为岳家军,这个称呼也得到了广大人民的认可。而且岳飞武功高强,在金兵中也颇有名声,岳家军的称呼常常出现在两军对垒自报家门时,可以起到震慑敌军的作用。所以岳家军只是口头的称呼,并不是一个编制。在正式的场合是不会出现的。
南宋年间以主将姓氏简称军队其实只是民间习俗而已,这个传统在北宋就有,如种师道的部队叫种家军。连负责直接保卫宋高宗赵构人身安全近卫部队(杨析中指挥的殿前司军)都被叫做叫“杨家军”,难道说殿前司军也是“私人部队”?那么杨析中等人为什么没有因此而遭到陷害?
再举个例子,老百姓叫中原野战军“刘邓大军”,难道说明中原野战军也是刘、邓两人的“私人军队”?难道说刘、邓就应该因此而被风波亭?还有,曾国藩带的军队被叫做湘军,李鸿章带的军队被叫做淮军,清廷为什么没有因此而杀掉曾国藩和李鸿章等人?——湘军和淮军其实才是真正的带有私人性质的军队!有谁见到过财政权和人事任免权都握在朝廷手里的“私有军队”么?
只有汪精卫之徒才敢说岳飞是一个不能节制的军阀!岳飞不是军阀,事实上他可以节制。不然他不会在大胜金人,收复中原唾手可得的前提下乖乖的听从十二块金牌的调遣把胜利的果实轻易的抛弃。
岳飞被害以后,岳家军依然是宋朝的军队,在得知主帅岳飞冤死之后,岳家军大部分将士都很悲痛,但是他们却没有哗变,如果岳家军是岳飞的私人部队,在他得知朝廷要整他之时,岳飞完全可以像赵匡胤一样,带着岳家军杀回首都夺了赵构的皇位,然而事实是岳飞只是束手就擒。
如果岳飞是军阀,那么从早期的宗泽,到后期的孟珙、余玠、杜杲,一直到最后撑起南宋落晖的张珏、李庭芝、文天祥,就无人不是军阀了。然而如果不是这些人有一定的自主权,单靠赵构和秦桧留的烂摊子,南宋怎能在金国和蒙古的进攻下前后坚持150年以上?
所谓军阀是指拥有自己的势力范围,拥有独立于中央的管理地方体系,并且拥兵雄霸一方,谋取个自利益的军事集团首领。而岳飞没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对所收复的失地没有进行武装割据,管理地方的仍然是南宋的官员。军阀的特征是谋取私利,而岳飞本人所拥有崇高的人格注定他不会谋取自身利益,他的理想是收复失地,驱逐金人。拥有这种家国情怀的人怎么会是军阀?
定义一个军阀,首先得满足这样一个条件,那就是在某个地方采取专制,军事民政司法等等全由他一个人做主,但岳飞满足这样的条件吗?
岳飞曾带兵驻扎在鄂州,公元1134年,岳飞出兵收复襄汉六郡。在收复之初确实是由岳飞一手管理,但那也只是收复之初的正常手续以及保证他们能恢复生产,没多久岳飞就请求朝堂派专员负责,岳飞本人没有从未插手收复之地的任何官员任免及税赋收入,而岳飞所在的京湖地区的官僚体系和赋税系统一直属于南宋朝廷的。
另外,朝廷是不会供养军阀部队的!单独从军需供给角度考察,岳家军根本上还是由东南中央财政供给所需。《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一之四五记载,“(绍兴六年)九月二十三日,诏令户部郎官霍蠡前去鄂州置司,专一总领岳飞军钱粮”,而到一年后的“(绍兴)七年十月十七日,诏薛弼、霍蠡同共总领措置五路应干财赋,仍常留一员在鄂州本司拘催本军合得钱粮,应副支用。以中书门下省言:‘霍蠡总领岳飞军钱粮,二广、荆湖、江西五路钱物浩瀚,恐有失陷留滞,合差官措置拘催。’故有是命”。我们看到,岳家军的后勤钱粮来自二广、荆湖、江西五路的广大地区,由政府划拨运输到岳家军驻地鄂州,交付总领财赋官、户部郎官霍蠡拘收后供给岳家军使用,而此过程由中央的宰相机构中书门下全程监督。
这说明岳家军的后勤补给还得依赖文官系统,岳飞也无法渗透到地方的行政、教育、税务、司法等领域,这就说明岳飞不是军阀。
从建炎三年也就是公元1129年岳飞带自己的东京留守司军部独立成军开始,一直到1141年担任枢密副使,这期间岳家军的后勤问题都是由朝廷供给,朝廷会补给一个支不听自己话的军队吗?
这在高宗下面这篇御札上的文字可见一斑!高宗宸翰上,绍兴四年:
朕甚慰焉,此月九日尝降亲笔令卿条画守御全尽之策,若少留将兵恐复为贼有,若师徒众多则聩赏疲劳,乃自困之道也。(这是高宗给岳飞的御札,聩赏疲劳之词说明岳家军是朝廷的军队,不是私家军,朝廷对岳家军有军饷供应。)
结论是岳家军是皇家军队!《三朝北盟会编》卷二〇二中记载:
“今日之兵,分隶张俊者则曰:张家军;分隶岳飞者则曰:岳家军;分隶杨沂中者则曰:杨家军;分隶韩世忠者则曰:韩家军。”
请注意,《会编》在这里用了“分隶”二字,意思很清楚了,张、韩、岳的兵都是朝廷分给他们统帅的。
从朝廷授予岳家军的番号上来看,岳家军在岳飞建节后是清远军。后来根据南宋军队编制变化,岳家军总共有过四个威名番号:神武右副军、神武副军、神武后军和行营后护军。”只有朝廷的正规部队才会有如此番号。所以说岳家军不是岳飞的私军,而岳家军一直都是受南宋朝廷的节制的。
从岳飞的人格角度来看,岳飞平时并无半点军阀作风,岳家军从不扰民,岳飞生活朴素,不爱财宝美女,尊重朝廷命令,不飞扬跋扈,甚至自己要求裁撤手下官员。高宗夸奖岳飞“小心恭顺,从不独断专行,大事一定要上奏朝廷处理决定。”朝廷命令岳飞进兵,岳飞马上就领兵出发,即使是酷热天气下雪天寒冷天气,也没有稍微延迟执行皇帝命令。没有哪个军阀能做到岳飞这样,所以说岳飞是军阀纯属无稽之谈!
所谓的岳家军是私人武装,岳飞是军阀这顶帽子是居心不良的人为了抹黑民族英雄以实现他们不可告人的目的而采取的污蔑手段,因此大家要提高警惕,不要上当。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