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清明节公祭陕西黄帝陵,是真正的国祭?(黄帝陵公祭)
如果是真正的国祭,当然就有为什么的问题。但是如果不是,那就谈不上为什么。到底是不是呢?祭礼祭礼,那么我们就看看周礼,这也是某地人动辄非拿来独占独居吃独食的东西。周礼怎么说?周礼很明确,祭拜先人是这样,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祭于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对于祖先的祭拜,从天子到士都是庙祭,而且因里面数量逐渐递减,到老百姓那里就根本没有资格庙祭,所以才只能去坟地。但是老百姓的坟地,是绝对不能称陵的。不言已明,只有没有资格庙祭的老百姓才跑坟地致祭,国祭何来?所以,黄帝陵祭祀,从来没有被国祭过。历朝历代都没有将陵墓纳入国祭。即使有皇帝安排人对某些陵墓进行了祭祀,比如对祖先陵墓,对太昊陵,黄帝陵,炎帝陵等,甚至三山五岳进行祭祀,到不能叫国祭。历代皇帝对祖先的国祭,就是在太庙里进行。比如明清北京,天坛地坛社稷坛还有就是太庙,这就是国祭的范围。所以,凡天子登基,太子和皇后废立等都是告太庙,没有谁去告陵墓。天子一般设七庙,后来有的朝代还把太庙加至九庙。而太庙的设置都在都城。而有地位的官宦士人阶层也会设置家庙,也就是祠堂。家庙的设置都在祖居之地或者族居之地。祖庙,更多的表达的是对祖先的崇敬和礼拜,祖宗之灵更多的是当成神来拜,更多的祥和气氛,祈求祖先神灵保佑,维系国家或家族团结和谐。而陵墓为祭祖,更多的是与死连接起来的恐惧,说白点是祭鬼。所以无论天子谒陵,还是百姓上坟,都是有一种阴煞气氛。另外呢,拜庙更是后代跟祖先的一个交流场地,向祖先报告喜事,充满自豪,向祖先报告难题,祈求祖先保佑解决等,比如皇帝即位,婚嫁,废立太子,废立皇后,国家发生大的灾害或者战争以及国家丰收,出现祥瑞,都会告太庙,但这些事不会去谒陵……与此类比,家族里婚嫁添丁或者为官升迁等以及族人有作奸犯科需要处罚等也去家庙禀告祖先,而不会去傻乎乎的跑到祖坟。当然先人陵墓,也需祭祀,但是陵祭与庙祭,绝不是同一层次。而黄帝陵祭祀更没有国祭过。而红楼梦贾家年度合族祭祖,也是在祠堂里进行。没有见他们跑到祖坟去。综上,庙祭是中华文化最核心之处,关乎社稷安危和宗法伦理,最典型的就是明朝的大礼仪之争。在今天的现实意义就是可以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统。如果以陵祭代替庙祭,那本身就是违背周礼之举,而且也史无前例。
看到某地人仗着人多就在那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祭拜之争也是2000年后才有,都说别人历史造假,远的不说什么汉代,唐代,近代国共公祭,我想问一下,20年前,全国包括某地人有几个知道黄帝故里在新郑的,有几个去拜祖的,这几年才大张旗鼓的过来争,还提历史?每次我一想到海南的黄姓河南移民说自己是黄帝的后人我就想笑,谁考证的黄帝姓黄?
免责声明:本文由用户上传,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